近期多家銀行為防堵詐騙及不法人頭帳戶,陸續針對「長期未交易」及「低餘額」帳戶採取凍結措施,引發民怨甚至網頁遭不名網友猛烈攻擊,抱怨須親赴臨櫃辦理「解鎖」,造成不便。
其實,釐清異常帳戶正是政府推動反詐欺工作的重要核心步驟,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我國的警示帳戶在民國一○五年是一.五萬筆。到今年第二季,警示帳戶已激增至十五萬三七四四戶,十年增加十倍,正是導致詐欺案件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我們必須支持金融監理單位與各銀行出手增加監管措施,因為據一六五打詐儀表板統計,去年八月迄今年七月,整整一年詐騙受理案件就達到十八萬四九八三件,損失金額達一一九四億八一○四萬七千元,面對詐騙行為持續「變招」,政府各部會疲於奔命,銀行打詐也面臨兩難,因客戶受損金額持續攀高,而防詐又導致抱怨聲浪,第一線行員與執法人員背負沉重壓力。
犯罪集團投入金融犯罪已成長數十倍,基於防治金融犯罪危害的公益立場,我們應全力支持這種打擊犯罪源頭的金融監理,每個人支持銀行的一小步,都是強化整體金融防禦的一大步!
事實上各國銀行的監理制度都在不斷加強,不少僑胞或留學生在海外開戶或轉帳時,都碰到類似情形,只能無奈自嘲:上銀行得等兩三個小時的「美國時間」。在海外帳戶若多年未使用,除了會被鎖住,扣光存款外,還可能須繳保管費甚至等候罰款。在金融電子轉帳方面,許多國家對於第一次轉帳到非屬自己銀行的他行電子交易,對方帳戶雖可顯示到帳,但是備註欄會出現PENDING,須等兩個工作天確認無誤後,對方才能提領,這也就是我國已有銀行推出的+二專案,因跨行電子交易難以立即與他行確認,兩個工作天時間給予轉帳的客戶冷靜期,遇到連續假日還可能更久,但為了遵守反洗錢與反詐欺政策,民眾都明白這些都是必要措施。
至於日本金融監理,財務省的「外匯與外國貿易法」要求銀行須確認非居住者客戶的交易不屬於管制事項,在客戶轉帳時,銀行會暫時保管轉帳資金,要求發款人或收款人額外確認交易,因此非居住者的轉帳交易受到更高的監管要求,且一般銀行也不隨意接受開立兩個以上帳戶,日本郵貯銀行對於非居住者客戶,更限制不能於ATM處理轉帳,必須臨櫃至國際匯款的櫃台或特別應用程式辦理,非居住者更不能持現金去辦理電匯,以防止人頭帳戶以及洗錢的發生。
我國金融機關與銀行,為防範詐騙,保障民眾帳戶安全,要求定期對客戶進行身分確認,多家金融機構針對久未往來且低餘額的帳戶啟動管制,不但符合世界金融監理趨勢,更是打擊詐欺的金融監理關鍵,沒有人頭帳戶,詐欺的錢就難洗出去,因此詐欺集團目前也發動水軍攻擊,企圖製造金融機關的壓力,但正確的金融監理臉制度與民眾對於金融帳戶的正確觀念,必須重新建構,以刪減高風險帳戶,重新認證異常帳號,保護高風險被害帳戶。
銀行增加成本與客訴雖然增加,客戶也有不方便,但站在金融體系的安全管理,卻是必要的深耕計畫,也是全球金融監理的世界趨勢,絕不可受到水軍帶風向的影響,而放棄正確的金融監理制度。對於近期因積極整理帳戶而遭攻訐的銀行,我們都應感謝這些勇於付出人力與成本的銀行,予以支持。
(作者是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