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立老師接受工商時報訪問:當銀行也成為詐欺被害人

2025.09.22 17:50 工商時報 黃志方

近期某知名銀行分行發生銀行員在執行異常客戶清查後情緒失控,砸桌並試圖跳樓,所幸最終被同事及時拉住,避免了悲劇發生,本案再次說明金融業為了阻詐防止客戶被騙,不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但是看起來不斷增加的是壓力與阻力。畢竟全球金融秩序已經因為金融犯罪而大幅震盪,我們必須瞭解,銀行透過模型分析出異常帳戶,不是認定客戶是犯罪人口,而是發現客戶可能有被利用的高風險,暫停客戶的電子交易,只是希望客戶臨櫃釐清金流與帳號密碼有無外洩遭他人控制的情形。畢竟金融業正面臨轉型,從過去「服務快就是好」的基礎轉型為「能守護客戶資產才是好」的關鍵時刻。

雖然重新釐清異常帳戶會造成客戶一時的不便,但是確認客戶沒有被騙,沒有被利用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過去的資料顯示,「客訴少的銀行,警示帳戶就多」、「客訴多的銀行,警示帳戶就少」, 英國銀行目前合作打擊詐騙使用的詐欺情報互惠交換 (FIRE) 計劃,是一項針對金融機構威脅的情報共享計劃,英國放寬銀行可以分享反詐欺情報,以共同打擊詐欺,在該計畫初期階段,已經對詐騙者相關的數千個帳戶採取了行動,並根據共享資料刪除了大約 20,000 個帳戶,並將繼續接納更多銀行一起加強詐欺偵測能力,為英國和全球的客戶創造一個更安全的數位環境。

不只銀行家強調情報分享,Meta也加入這項合作計畫,對詐騙者運營的數千個社交媒體帳戶採取管制行動,說明銀行和社交平台共同努力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重要性。Meta的反詐欺主管表示「只有共同努力並分享這些相關的訊息,才能擊敗詐欺犯罪。金融機構可以與Meta我們分享去識別化的訊息,利用這些訊息訓練系統,以便在全球範圍內採取更多打擊詐騙的行動。

英國的試辦計畫成功摧毀了一個試圖針對英國和美國民眾的大型音樂會門票詐騙網絡。從共享的185個URL中刪除詐騙者運行的20,000餘帳戶,以減少被害者的損失,任何一個曾經匯款給這些帳戶的都可能是被害人,必須暫停他們的電子交易,通知他們可能被害了,FIRE計畫在英國受到歡迎,被認為是打擊詐騙的關鍵一步,我們也必須加快腳步,迎頭趕上守護客戶的資產,銀行與銀行員跟警員在這些阻詐的過程中,必須確認自己的目標是守護客戶,運用同理心全說客戶,同時也要建立更強壯的心理素質,否則自己也會成為詐欺案件的間接被害人。

(本文由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 林書立提供)

▶️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