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遊走在法律邊緣的頂加,由於租金較便宜,是許多年輕人在預算限制下,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的落腳之處,儘管看似經濟實惠,結構不穩定的鐵皮屋頂,房東自行搭建的隔間或共用電路,都讓頂加成為天災及火災的高風險區域,尤其老舊公寓頂樓通常互相連通,導致頂加也容易成為竊賊下手的目標,種種安全死角,租屋族該如何防範保障自身權益,專題報導繼續來看。
上了整天班,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租屋處,想放鬆得先爬上六樓。
「要開門的時候就會喘一下,然後可是現在也慢慢習慣了。」
來自馬來西亞的吳嘉恩:「目前從事新聞媒體業,大學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生活起居處處都得靠自己。」
「因為我的前公司也是在內湖,所以我就找內湖可能8千5以下的頂加,對,就很,很專注在找頂加,因為其實套房或其它雅房,不可能有這個價格。」
隻身在異鄉打拚,生活開銷必須精準掌控,因此嘉恩找房只鎖定頂加,只是從沒想到在犯罪風險,全球排名第二低的臺北市,仍遇到駭人的竊賊入侵事件。
頂加租屋族 吳嘉恩:「一開門我就看得到我的窗簾,是被、是被這樣拉開的,對,然後這個窗戶,它,我一般會開一個小縫,可是這個紗窗我是絕對不會打開,可是那時候那紗窗就完全打開,就呈現這種狀態。」
時間回到今年8月5日,同住室友在下班後回到租屋處,發現原本沒有上鎖的鐵門,異常被反鎖,嘉恩頓時心中警鈴大響,回到租屋處錢財早已不翼而飛。
頂加租屋族 吳嘉恩:「檢查的時候,就是我的紅包封全部都被打開,然後裡面都沒有現金了,對,(妳自己大概損失了多少錢?),換算成臺幣大概是1萬5。」
當時連同嘉恩,共有三間房間被偷,合計損失金額超過10萬,儘管事過境遷,心中的恐懼早已種下。
警察是說小偷是從這個窗戶進來的,然後這個路線是我們沒辦法想過,沒有想過他會從這邊進來。
頂加租屋族 吳嘉恩:「發生之後可能大概5、6天吧,我都完全沒有打開窗,連窗簾也不想要拉開,因為覺得好像,隨時有人在盯著我的感覺,就第一個禮拜的時候,有很認真的考慮過,要不要就搬到別的地方去住,可是如果要搬到其它雅房或者是套房,可能那個租金就會翻倍。」
根據警政署統計,113年1到7月民生竊盜案件,共有2158件,其中「住宅竊盜」51.62%占比最高,根據警方過往實務經驗,頂加風險只僅次於低樓層。
桃園警分局偵查隊副隊長 黃尚緯:「一到三樓層,因為竊嫌可能可以輕易的掌握那個狀況,他會看到說門有沒有關,窗戶有沒有鎖,那再來往上面一點,中間的樓層竊嫌比較選擇會比較少,再往上頂樓跟頂加,這又是竊嫌會選擇,另外一個很高風險的地方。」
記者 劉宜頻:「都市生活不易,為了省下房租,許多年輕人選擇頂樓加蓋作為落腳處,不過在許多老舊公寓裡,頂樓往往彼此相通、缺乏防護,也暗藏不少安全死角,成了竊賊輕易鎖定的目標。」
桃園警分局偵查隊副隊長 黃尚緯:「對犯嫌來講,他只要從左邊這邊上去以後,這一排都是他潛在的機會成本目標,他可以從這邊一路往這邊前進,來看看說這邊的頂加的建築,是否是他可以來做一個行竊的目標。」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 王伯頎:「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也看到相關的一個狀況,尤其就是說一些老舊的社區,它可能大門門鎖可能是壞掉的,或者說可能在某個角度來講,基於一些信任的關係,可能老舊社區他們覺得,反正大家都認識就沒有鎖門。」
此外頂加在建築結構上的弱點,也是竊賊常常選擇下手的原因之一。
保全公司家用系統處處長 劉志鵬:「後來我們常看到的案例就是,竊賊直接拿油壓剪,直接去做鐵皮的破壞,直接剪一個洞,人鑽進去,神不知鬼不覺。」
如何降低遭竊風險,我們向保全專家進一步請教。
保全公司家用系統處處長 劉志鵬:「基本的門跟窗戶上面,安裝我們的磁式開關器材,門或窗被推開或打開的時候,那這個磁簧它就會感知,假設這個竊賊他突破了第一道防護,他突破到第二道,我們還是有第二道的,紅外線體溫去做偵測。」
那體溫感知器來講的話,它最主要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當我保全系統有設定的狀態之下,有人在它前面走動,那只要它一感測到有人,有人在前面走動,它一樣會把這個異常的訊號,透過主機傳到我們的管制中心,像是換上電子鎖、安裝監視器,或在出入口加裝感應燈,或多或少,都能降低被竊賊盯上的機會。
桃園警分局偵查隊副隊長 黃尚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裝一個小型的攝影機,再來門鎖的部分沒有辦法輕易的更換,但是我們應要,可以再做一些基本的防護的加強,再來就是平常的話,我們會建議說,可以讓你的家營造出有人在裡面的跡象。」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 王伯頎:「那其實在我們的犯罪學,犯罪預防的這個視角當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情境犯罪預防,簡單來講我透過一些,就是各方面的一些措施,對於一些的標的物有一些安全防護,那也減少一些標的物,或是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東西被偷的可能性。」
頂加不只防盜不易,更是天災、火災的高風險區域,除了透過科技輔助,租客多點警覺、房東多一份用心,青年才能在都市中安心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