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立老師接受經濟日報訪問:國內外詐騙猖狂!防範詐欺是人生的必修課

2025/10/22 01:39:07
經濟日報 項家麟

證基會10月15日南下國立嘉義大學舉辦「2025投資人資產管理新趨勢」講座,邀請銘傳大學助理教授林書立分享近年來社會關注的議題「防範金融詐騙案例」,他強調防範詐欺是人生的必修課程,除提醒民眾隨時提高警覺,加重詐欺罪法定刑度,是刑事司法可以產生嚇阻效果最佳方案之一。

國人「聞詐色變」,根據165打詐儀表板的資料顯示,114年6月,詐騙受理數及財損數,相較113年8月降幅分別達20.29%及33.38%,但即使如此114年8月起,儀表板完整一年財損數據,仍高達1194億8,104萬7千元,完整一年受理件數數據為184,983件。

至於到底那些人最容易被詐騙?那些族群被詐騙的金額最高?林書立指出,被詐騙人數最多的年齡層,是18到30歲,但被詐騙金額總額最高的年齡層,卻是51到60歲,因為這個族群的人,口袋最深,雖然被騙數量遠不及年輕人,但是總詐騙金額卻最高,主要因素在投資詐騙的犯罪手法是造成最多財損的主因!

金管會再三提醒投資人,投資都有風險,有賺有賠,不保證獲利,因此只要看到「保證翻倍、保證獲利」絕對是詐騙,一個投資群組裡,有60到80人,其實大部分都是人頭戶在跟「上鉤的人」互動,千萬不要上當。

林書立說,大學生最容易被詐騙的三種方式是,第一、無卡分期付款。第二、假貸款購車詐騙。第三、出借人頭帳戶。現在的詐騙集團,「有錢騙錢,沒錢騙帳戶,沒錢沒帳戶就騙你到海外(柬埔寨)」!而且民法法定成年人的門檻已經從20歲降到18歲,所以大一就可能被詐騙帳戶,在座的同學一定要特別謹慎。

過去我們都說「人心隔肚皮,現今的社會是人心隔網路」,「凡事盡信網路,真的不如沒有網路」!手機上要求金流認證,一定是詐騙,千萬不能上當,要求認證賣貨便也可能是詐騙的陷阱,大家一定要小心。

如果詐騙是一個「低風險、高報酬」的行業,就會沒完沒了,因此唯有加重詐欺罪法定刑度,才是解決之道。林書立分享一個血淋淋的案例,一位雲林詐欺車手在抖音高調炫耀,曾詐騙26人、不法所得300多萬元,但只被法院扣押7千多元,還嘲諷判決書是「履歷表」,甚至喊話「可以去詐騙公司上班,想賺錢可找他」,這麼狂妄的詐騙受刑人,立刻遭警政署找出身分,法務部半夜召開會議撤銷了假釋。

無論國內國外,詐騙都非常猖狂,美國一年被詐騙的金額高達125億美金!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的警告,三大被騙族群,「求職、求友、求財」!詐騙集團特別鎖定40-65歲白人,那為什麼往往明知被詐騙,寧可深陷其中?其中有人回答只因為「有人願意聽我說話」,說明了孤獨、無社交活動的人很容易被詐騙集團鎖定。

近日美國與英國聯手破獲一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加密貨幣詐騙案,查扣超過140億美元比特幣,約12萬7,000枚,並對柬埔寨太子集團(Prince Group)創辦人陳志(Chen Zhi)提出電信詐欺與洗錢指控。其內部文件指導詐騙手法,建議使用「不太漂亮」的女性照片,創造有一點缺陷的人設,避免太完美易被識破為騙局!林書立提醒,刑法無法迅速把被詐騙的錢追回來,唯有透過民事訴訟的假扣押與裁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錢凍結後追回來。

詐欺已經是人生必修的課程,在AI崛起的時代裡,刑事司法需要懂三流的人才,也就是懂「資訊流、電訊流、金流」的人才,才能有效破獲詐騙集團,他期盼同學們,把今天吸收到的知識,帶回家分享給家人,避免家人被詐騙,連帶影響未來的人生。

▶️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