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原則
當人類被綁架時的求生原則,最為精簡易行的口訣首推「FACES」原則,所謂的「FACES」原則是指,在綁架情境中,人質必須儘可能在身、心理建設上有求生的信念(Faith);綁架中為自己設定期待(Aspiration)追求的時程目標;不放棄且尋求與綁匪溝通(Communication)的機會:儘可能正常進食並找機會運動(Exercise & Eet);使用各種方式主動激發綁匪對人質的「同是人類」的敏感度(Sensitivity)等五個原則。最好的狀況是平常就能對有被綁架危險的對象實施「FACES」原則的教育,但是縱使人質一旦被綁架,營救人員也必須想辦法使得人質了解這些原則,或在談判過程創造有利於「FACES」原則發展的可能,這些狀況不但可能,事實上在世界各國的人質談判過程也發生過相類似的案例。
1.信念(Faith)
是指人質在綁架之初,一定要有求生的信念,因為當一個人放棄了求生的意志,沒有了逃亡求生的準備,縱使有很好脫逃的機會,都可能錯失良機:相反的有著強烈的求生信念,是對自信的肯定,會增加自己「絕境逢生」的鬥志,相對地也增加自己準備脫逃的決心和自己求生的機率。向人質保證萬一不幸被綁架,所有的人一定會全力拯救人質回家,對自己的存活要有信心。
2.期待(Aspiration)
是指在綁架情境中,綁匪可能會封鎖、禁絕人質的各種感官接觸,所有的刺激都會減少,在這種狀況下,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心外,最好要依時程,為自己設定下一個或數個明顯的追求目標;教人質如在四月初被綁架,必須在內心告訴自己:「五月中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六月份要出國,七月份—–等—-」,如此便可減少綁架期間的痛苦,增加存活的機率。
3.溝通(Communication)
是指人質不但不能放棄與綁匪溝通的機會,更要主動尋求與綁匪的溝通機會,當然溝通要以情境的變化衡情量理的方式進行,但是最普遍而安全的方式是先採取適當的低姿態,再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交談,甚而可以適度地同意對方的某些觀點。告訴人質溝通的幾個重要原則是:切記不可激怒歹徒,不要讓歹徒感覺到對他有威脅,不要讓歹徒感到討厭。
4.運動和進食(Exercise & Eet)
人質被綁期間能吃就要吃,更進者,如若有機會運動,一定要運動以維持體能,以備隨時可逃亡之需。告訴人質,吃歹徒的東西不是儒弱或妥協的表示,而要暗地告訴自己:吃歹徒的東西是顯示自己求生的意志。
5.提高綁匪對人質的敏感度(Sensitivity)
可能是求生原則中最重要,但是也是最困難的一項,係指人質必須利用各種方式 (如說話、動作、表情等)以引發綁匪:「我這個人質是人」的認知,因為如果一旦綁匪不將人質視以為 「人」時,將是人質最為危險的時刻,因為歹徒如果認為人質是物品,人質的肉體易被傷害,連性命也都不保,告訴人質以不激怒歹徒的方式,適度的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如默默地流下眼淚),提醒歹徒你是「人」。
SAFE 安全原則
在犯罪心理學中有所謂的防暴「安全( SAFE )」原則,是把與防暴有關的四個英文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的一個英文字,剛好也是英文中「安全」的拼法。預防性侵害也是防暴教育的一個推廣項目,因之,這個「安全」的防暴原則,也適合用於預防性侵害。
整個防暴的「安全原則」是有優先順序的,必須先求第一順位的策略,如果第一個策略無法達成,才退而求其次,然後依此類,推採取各個層次的防暴策略。易言之,防暴的原則:能夠「尋求安全」,就不必「躲避危險」;能夠「躲避危險」,就不必「逃離災難」;能夠「逃離災難」,就不必「欺敵遲延」。換句話說,對於性侵害可能發生的人、事、時、地、物能不碰最好,不能不碰就要能躲,不能躲就要能逃,不能逃,就要能「騙(有利於自己脫困的不得已謊言)」,不碰、躲、逃,和「騙」是個人預防侵害的最高原則。
一、「S」,是「Secur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指預防侵害必須考慮「尋求安全」為先。
在工作場所工作當然不必草木皆兵的擔憂自己會被害,但是過分大意亦絕非防範的正確觀念,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被害人;「警戒不緊張」才是我們防範侵害最健康的態度。
工作時需要將安全條件放在第一順位考量,比如說和有加害傳聞記錄的上司見面談論公事,可能的話,可以要求由相關同事一起討論,或是約在較為公開、明亮的地點見面。能尋求到基本的安全,是預防侵害的最基本要 求。
二、「A」,是「Avoid」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躲避危險」。是指預防侵害,如果在不能考慮「尋求安全」為先的狀況下,則必需要以「躲避危險」為次。
譬如說,如果發現對方有問題,而要求妳(你)在晚上或假日留下來工作,當事人就要立即拒絕,或是展延提出另案解決的方法,以躲避可能在額外時間工作時會發生的危險。
三、「F」,是「Fle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逃離災難」。是指預防侵害,如果在不能考慮以「躲避危險」為次 時,則必須要以「逃離災難」為再其次的策略。
譬如說,如果正在討論公事時,判斷對方有加害的不良企圖,便立即要用盡方法逃離危險的地點,離開有危險傾向的加害人。
四、「E」,是「Engag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欺敵遲延」。是指預防侵害如果在不能考慮以「逃離災難」為再其的策略時,最後的策略則是要「欺敵遲延」。
譬如說,在晚上加班時,判斷對方有不良的企圖而無法立即逃離時,便需要以緩兵之計欺瞞對方,例如假裝答應願意他的要求,但是要換個地方,或是以其他理由,如身體不適、借錢給他等,以拖延歹徒可能加害自己的立即危險。
STOP口訣
除了防暴「安全原則」外,對於約會防暴有所謂STOP口訣,是把與約會防暴有關的四個英文單字的第一個字母,Secuity﹑Time﹑Occasion﹑Person,組合起來的一個口訣,目的在提醒婦女同胞們,在約會時先停下來(STOP)想一想,這次的約會是否在人﹑事﹑時﹑地上合乎安全。
「S」,是「Secuity」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指應邀約會雖不宜過於敏感,但亦應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準備,一個浪漫的約會是很令人羨慕,但是安全還是最重要的,約會沒有了安全,再浪漫的約會,可能都會變成不幸的經驗。
「T」,是英文「Time」(時間),的第一個字母,是指約會的時間要「正常」,比如只見過一次面,就約會當事人在晚上一點鐘單獨出遊,這並不是很正常的狀況,當事人應該回絕或請其更改較為正常的約會時間。
「O」,是英文「Occasion」(場所)的第一個字母,是指約會的場所要「正當」,一般而言,約會的地點以明亮﹑公開﹑能見度高最為安全,約會如能選擇這些場所,對自己當然就更有保障。
「P」,是英文「Person」(人物)的第一個字母,是指約會的對象(人)要「正派」,所謂正派,並不是可以從外觀與穿著上看出來的,而是從他的行為﹑舉止與態度上來觀察,從文獻上歸納發現以下的幾個指標,可以
提供當事人,判別對方是不是一個較有約會強暴傾向的人:
一﹑喜用污衊性言語﹑立論,評論女性的人。
二﹑忽視女性權益﹑意見﹑感受和情緒的人。
三﹑岐視看待女性而認為女性本就應該順服﹑依賴男性的人。
四﹑無視女性隱私,視侵犯女性空間為正常的人。
五﹑濫用藥物或酗酒者。
六﹑如果對方提出「非分」的要求,為當事人拒絕後,會立刻勃然大怒的人。
總合而言,會有約會強暴傾向的人,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女性」的人。